青島黃海學院成功舉辦“山東省優秀紀錄片進校園”活動
2024-12-27
2044 作者:田雨卉 來源:影視學院
12月24日,青島黃海學院影視學院隆重舉辦“山東省優秀紀錄片進校園”活動。本次活動由山東廣播電視局和山東省廣播電視協會主辦,青島黃海學院協辦,旨在通過深入分享優秀紀錄片的創作經驗,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深化高校影視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承的深度融合。
影視學院執行院長李建軍教授主持致辭
活動邀請了山東省廣播電視協會會長、紀錄片《武梁祠》策劃人及業務指導彭金棣,山東省廣播電視協會秘書長許翠蘭,山東省廣播電視臺王靜工作室負責人、紀錄片《武梁祠》總導演兼總撰稿王靜及其工作團隊,紀錄片《大泰山》主創周棟,紀錄片《穿越達坂》主創張阿隆等。專家與師生們共同分享了從選題策劃到后期制作的全流程創作心得,深入解讀紀錄片創作背后的文化思考與技術創新。活動由青島黃海學院影視學院執行院長李建軍主持,影視學院的骨干教師和各專業同學全程參與,現場氣氛熱烈而充滿學術探討的氛圍。
影視學院領導與嘉賓合照
彭金棣先生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表示肯定,并對“優秀紀錄片進校園”活動的意義進行了簡要闡述。他指出,魯派紀錄片作為中國紀錄片的重要流派,以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在全國獨樹一幟,其深耕文化、注重敘事的創作理念不僅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也為新時代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范例。他勉勵學生深入學習魯派紀錄片的創作經驗,結合時代背景,用鏡頭語言記錄社會變遷,講好中國故事。
王靜導演結合自己的創作經歷,從選題策劃、敘事框架、藝術表現到國際傳播,她以生動的案例講述了如何在作品中融入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并通過鏡頭語言和傳統美學,系統講解了如何通過紀錄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她特別提到,創作者需要帶著對文化的熱愛投入到作品中,結合現代技術手段和傳統美學理念,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紀錄片《武梁祠》的分集導演田琦從分集導演的視角出發,分享了紀錄片拍攝中的技術細節,如鏡頭語言的運用、光影的處理以及空間構圖如何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他從拍攝角度切入,分享了紀錄片拍攝中鏡頭語言的運用和美學表達的重要性。他通過實際案例詳細解讀了如何利用鏡頭捕捉歷史文物的質感,賦予影像更多的敘事功能與藝術價值。
包裝師李凱則介紹了紀錄片在后期制作中的技術亮點,展示了綠幕拍攝、光影一致性以及虛幻引擎如何增強觀眾的視覺體驗與情感共鳴,體現了光影視覺藝術在提升觀眾觀看體驗方面的重要作用。
張阿隆導演結合《穿越達坂》的創作過程,分析了如何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賦予紀錄片獨特的視角,同時展示了拍攝高原自然景觀時克服技術難題的幕后細節。
周棟以紀錄片《大泰山》為例,講述了在選題和策劃中如何挖掘文化核心價值,通過創新的敘事策略和影像語言,重現泰山作為中華文明象征的深刻意蘊。他強調,紀錄片創作不僅要追求視覺震撼,更要傳遞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懷。
在互動提問環節中,師生們踴躍提問,圍繞紀錄片的創作理念、選題策劃、技術實現等內容與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嘉賓們結合自身經驗,耐心解答問題,并鼓勵學生在創作中注重創新和細節,通過影像語言將文化內涵生動呈現。許多學生表示,通過與專家面對面的交流,對紀錄片這一藝術形式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受到極大啟發,更加堅定了投身影視創作的信心與決心。
此次活動是一場關于紀錄片創作的知識分享盛宴,不僅為師生搭建了與紀錄片行業專家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也為青島黃海學院的高校影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與行業頂尖團隊的交流,師生們進一步認識到紀錄片創作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重要意義,激發了創作靈感,拓寬了藝術視野。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是推動學院產教融合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未來將繼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多與行業接軌的機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影視創作人才,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活動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這場深度互動的文化交流,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紀錄片藝術形式的理解,也為紀錄片教育和創作的未來探索了更多可能性。
初審:尹政梁 終審: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