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國學院與瑯琊文學社合作舉辦主題講座

          2025-04-14 659 作者: 來源:國學院

          4月10日晚,青島黃海學院孔子學堂座無虛席,校國學院與瑯琊文學社、國風詩社合作舉辦“新詩的特征與寫作探索”主題講座,國學院名譽院長、知名詩人、學者于善懃教授受邀主講。瑯琊文學社指導教師劉常桂主持活動,國風詩社指導教師李昕昕、國學院特色班級及瑯琊文學社、國風詩社的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聆聽這場文學的洗禮。

          講座現場,于善懃教授以金石之聲叩擊聆聽者胸膛,“新詩之‘新’是新青年之新、新思想之新”,沉吟之間如古琴余韻、松風拂壑,“胡適的《白話八首》成為中國新詩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為五四運動吶喊助威,聞一多的《一句話》猶如驚雷,告訴我們人民群眾中蘊藏著巨大力量。”于教授將"新文化運動"的星火復燃于講臺之上。當他談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在場師生情不自禁的吟誦這首耳熟能詳的詩篇。有一名學生現場背誦了全篇詩歌,現場氣氛達到高潮,于善懃教授指出,“這首詩是新詩向細深處發展的標志,細到人們的心頭去。”

          從新詩百年發展史的回眸到對新詩特征的解讀,于善懃教授娓娓道來,帶領在場師生暢游新詩世界。對于新詩的特征,于教授提到很多新詩并不押韻,但是大家喜歡誦讀,那是因為這些詩句扣住了大眾的心聲,比如艾青的那句“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在闡釋新詩特征的基礎上,于教授講到新詩的寫作探索。他以“詠物詩”為例,為青年學子傳授新詩寫作的小竅門,并認為富有童心是寫好詩的條件。

          講座最后,于善懃教授說到,“詩是青年人共同的語言,而新詩是青年人的專利,新時代的新青年怎么能不做新詩呢?要用語言的藝術來寫新詩,追求高雅,體現真善美。”他呼吁青年學子熱愛新詩、閱讀新詩、動手寫新詩,“不要辜負花樣的年華和火樣的時代,我們寫出的詩將是時代的回響!”

          初審:于笑夏      復審:李昕昕   終審:張維霖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