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Young行實踐團沂蒙行:探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
2025-07-17
56 作者: 來源:國際商學院青
盛夏七月的沂蒙大地,陽光熱烈而深情,7月12日國際商學院青禾·Young行實踐團踏上這片紅色熱土,走進臨沂市臨沭縣,開啟了一段追尋紅色記憶的旅程。
實踐團第一站來到了被譽為“魯東南紅色文化第一村”的陳巡會村,這里曾是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八路軍115師師部駐扎地。走進陳巡會村,當地一位白發老黨員已早早等候。老黨員帶領實踐團參觀,他布滿皺紋的手輕撫展柜,聲音沉穩有力,那帶著鄉音的講解讓歷史變得格外鮮活。
紀念園內,革命斗爭紀念館、村史館、鄉村記憶館和導沭整沂展示館四部分組成了完整的歷史記憶鏈。走進革命斗爭紀念館,185平方米的展區被分為“濱南旌旗”、“蒼馬烽火”、“鋼鐵堡壘”和“千秋偉業”四個主題。一件件展品向實踐團訴說著不平凡的往事: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戰斗;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山東軍區等機關曾駐扎于此;村民們“最后一把糧做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奉獻精神也令實踐團動容。
實踐團第二站來到了臨沭縣朱村抗日戰斗紀念館。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群包括“四館一園”——鋼八連紀念館、臨沭人民支前館、革命烈士陵園、朱村村史館和朱村檔案館。
鋼八連紀念館中央,那面褪色的“鋼鐵英雄連”錦旗獵獵如訴——1944年除夕夜的血色六小時,24名戰士以生命兌現守護承諾,這面錦旗浸透的不僅是鮮血,更是軍民水乳交融的永恒見證。展館特別標記的展位前,記錄著那個重要歷史時刻:2013年冬,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捧起村民敬獻的餃子,凝望延續八十載的祭祀傳統。從支前館里吱呀作響的獨輪車,到村史館中1950年的工分賬簿,四館一園構建起沂蒙精神的全息影像。
肅穆的烈士陵園松柏長青,實踐團在刻滿英烈姓名的紀念碑前駐足,展板上一行燙金文字灼灼生輝:“革命勝利靠的是人民群眾支持。”實踐團在朱村抗日戰斗紀念碑前全體肅立,默哀鞠躬,以表達對先烈們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夕陽西下,實踐團踏上歸途,陳巡會村的彈痕銘刻著烽火記憶,朱村戰斗紀念館的錦旗浸染著軍民熱血。兩個村莊,一種精神——當青春遇見信仰,實踐團成員終于讀懂,為什么沂蒙山的星火能燃燒八十載而不滅,當歷史在講解中蘇醒,當信仰在足跡里傳承,紅色基因便化作奔涌不息的河流。“讓信仰之火生生不息,讓革命精神永續傳承”——這是青禾·Young行實踐團對這片紅色土地的承諾,也是此行最珍貴的收獲。
初審:林燕 復審:劉奕蔓 終審:孫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