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新生 : 這堂課穿越時代,硬核又精彩!

          2025-09-18 50 作者:楊丹丹 來源:宣傳部


          “事業因艱巨而偉大,人生因奮斗而精彩……”

          9月17日晚,青島黃海體育館內回蕩著黃海學子鏗鏘洪亮的聲音,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盛宴拉開帷幕。

          馬蘭基地原政委、“兩彈一星”歷史研究會副理事長孔令才少將來校做題為《學思踐悟“兩彈一星”精神,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題報告。講到動情處,孔政委帶領各學院行政院長、輔導員、2025級參訓新生,齊聲念出“事業因艱巨而偉大,人生因奮斗而精彩……”,共同回溯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深切觸摸“兩彈一星”精神跨越時空的磅礴力量,點燃新一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孔政委以“是什么、怎么來、如何做”三個問題入手,詳細解讀了“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歷程與“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刻內涵。孔將軍深入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彈一星”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重要論述,系統梳理了我國核武器與航天事業從零起步到跨越發展的壯闊征程。通過展示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氫彈試驗突破、1970年“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等重大歷史節點的珍貴影像,配合科研人員親筆書信和口述實錄,生動再現了錢學森沖破阻撓歸國報效、林俊德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等震撼人心的歷史場景。

          他表示,“兩彈一星”精神不僅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二十四字內涵的集中體現,更是中華民族突破技術壁壘時展現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豐碑,其價值歷久彌新。

          政委著重分析了當年我國面臨的國際核戰略態勢和中國核工業的創建歷程,與同學們一同回望歷史。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故事,將“兩彈一星”崢嶸歲月的輝煌篇章在同學們面前徐徐展開。孔令才指出,“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改變了世界戰略格局,改變了中國與中國人民的命運,同時其孕育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也永遠地鐫刻在了中國大地上,成為中華民族勇往直前、不懈奮斗的不竭精神源泉。

          政委在深刻剖析“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價值時強調,這一偉大事業不僅鑄就了國家安全基石和大國地位,其精神內核更是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的指路明燈。孔政委向青年學子提出三點殷切期望:一要厚植家國情懷,二要矢志自立自強,三要甘于奮斗奉獻,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強國復興的偉業中去。

          孔令才寄語廣大青年學子,“‘兩彈一星’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之瑰寶,亦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之燈塔。”當今國際局勢波譎云詭,我輩學子應賡續紅色血脈,心系家國安全,樹立強國有我遠大志向,勤學篤行、追求卓越,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

          同學們這樣說

          聽完孔政委的分享,我感觸頗深。錢學森精神不僅是苦干,更是巧干、精干,是在一無所有中創造“第一流”的志氣和智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學習這種精神。無數參與者“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這種奉獻并非被動犧牲,而是主動展現個人價值,在新時代書寫更壯麗的創新史詩。

          ——錢學森學院  陳浩柯

          “兩彈一星”鑄就了新中國科技輝煌,捍衛了國家尊嚴,讓我們贏得和平發展機遇。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無私奉獻,數十萬科研人員協同攻關,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兩彈一星”精神,如燈塔照亮前行路,引領中國航天、核能等領域不斷突破。作為新時代學生,我們定將傳承這一精神,勇于創新,勇攀科技高峰,讓精神之光在新時代更加耀眼!

          ——教育學院  王嘉月

          入學前我便得知錢學森先生的祖籍同我一樣在浙江,能與這樣一位偉大科學家同屬一地,我深感榮幸。聆聽了孔政委的講座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兩彈一星”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深刻認識到應當心懷家國,將個人理想融入時代洪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份精神傳承。

          ——錢學森學院 劉洪鑫

          “兩彈一星”的光芒早已照亮歷史,而它背后的精神,更該成為我們前行的光。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要厚植家國情懷,矢志自立自強,弘揚奉獻精神。我們接過的不僅是前輩創下的基業,更是那份“為國擔當、向難而行”的責任。唯有把這種精神刻在心里、落在行動上,才能不負過去,也不負這個屬于我們的新時代。

          ——國際商學院 常旭

          青春對話:精神火炬照亮成長之路


          報告會之前,孔令才政委在行政樓201會議室與錢學森學院師生交流座談。

          政委指出,錢學森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杰出代表,成立錢學森學院是育人的重要舉措。

          他勉勵錢學森學院的師生們要多了解錢學森的事跡,建立情感共鳴;用錢學森的科學思維、方法與精神引領成長;以錢學森為標桿,做有情懷、有擔當、有毅力的人,既要做好學問,更要學會做人。要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責任,不辜負“錢學森學院” 這個光榮的名字。

          在互動交流環節,師生們踴躍舉手提問,與孔將軍深入探討精神傳承與個人成長的關系,現場掌聲不斷。

          這場座談既是對“兩彈一星”精神的一次生動詮釋,更是一次精神“火種”的傳遞。它不僅讓錢學森學院的師生們對“兩彈一星”精神、馬蘭精神、錢學森精神有了更鮮活的認知,更堅定了大家傳承紅色基因、助力科技報國的信念。

          圖文:楊丹丹   初審:張雪 復審:齊震   終審:李鎮江、李桂臣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