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網易新聞】助力脫貧攻堅 ,青島黃海學院一直在路上

          2019-08-09 18502 作者: 來源:

          助力脫貧攻堅 ,青島黃海學院一直在路上

          青島黃海學院始終認為:愛是一種信仰,愛是一種文化,教育的本質是愛,推廣“愛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務。為了感恩社會,在校董事長劉常青的帶領下,學校助力脫貧攻堅,讓愛與社會鏈接,推展愛的循環,已形成學校辦學新的文化自覺和文化風尚。

          開展技能培訓服務 努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針對青島周邊農村富裕勞動力,學校精準定位,以學校為載體,以技能為本位,發揮教育資源優勢,責任先行。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一方面以學校實習實訓中心為基地,把農民請進來,在學校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另一方面由地方提供培訓場地,學校提供師資,走出去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兩種培訓方式均由學校免費提供師資、設備和教材資料。12年來向黃島區六旺街道辦事處、靈山衛街道辦事處兩個受訓街道辦提供價值300余萬元的技術培訓設備,并注意培養當地的技術培訓人才,幫助地方增強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培訓的自身“造血”功能。

          被派駐到黃島區六汪街道進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青島黃海學院實踐教學部焊接教師董喜君說“為了確保培訓質量,結合培訓學員的實際情況,學校培訓教師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和授課計劃,以理論部分講授為輔,實踐指導為主,真正讓學員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術,學得了一技之長。同年,六汪街道組織全體學員參加由勞動局技能鑒定中心組織的初級電焊工考證,100%的學員全部順利通過考證,獲得了初級電焊工職業資格證書。”

          2004年至2016年期間,學校在兩個街道辦事處共舉辦農村富裕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培訓班26期,受訓農民2000余人。其中,1950余人獲得勞動技能鑒定部門頒發的專業技術等級證書并實現向城鎮非農產業崗位轉移,40%的受訓人員實現成功創業。學校通過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培訓活動,為企業輸送了大批合格的實用技術人才,助推了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了群眾的富裕程度,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深受企業和農民歡迎。

          同心溫暖,服務畢節

          2010年,為響應中央領導先后對貴州畢節實驗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學校在董事長劉常青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資源優勢,主動承接的“同心溫暖工程畢節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同心溫暖”工程。2010年7月4日,董事長劉常青參加山東支援貴州教育扶貧工作座談會。座談會上,董事長劉常青同志全面介紹了青島黃海學院的發展概況和辦學成就,并表示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為支援貴州畢節地區教育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次座談會成為學校與山東支援貴州畢節地區的第一次學校對接會。2011年9月,學校與貴州省畢節地區威寧縣職業技術高級中學實行聯合辦學,共幫扶優秀貧困學生116名。9月5日,116名貴州畢節學生免費入駐黃海學院實訓中心學習。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的生活及情緒狀況,親自向學生介紹了青島以及學校的發展優勢,并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為方便部分回族籍學生的飲食習慣,校餐廳專門開設“清真窗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2012年4月12日,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教育局副局長程敏、威寧縣職業技術高級中學校長劉文稷在參加中華職教社于大連舉辦的教育扶貧總結大會后,冒雨到學校看望了聯合辦學“同心·智力支持工程”的貴州畢節116名學生并舉行了“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職業技術高級中學師生座談會”。2012年9月11日上午,學校迎來了第二批“同心·同智”溫暖工程的71名貴州畢節威寧職業高中學生,他們的到來受到了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他們在學校度過了一年的學習時光,學習專業知識,增加實踐技能,實現“改變一人命運、增加一家收入、影響一個村寨”的目標。

          捐資助學,服務西部教育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哲覺鎮米樂小學,位于貴州省哲覺鎮和云南省宣威市的交界處,學校設施落后,交通不便,共有六個年級百余名學生。因條件艱苦,教師辦公室兼宿舍破敗不堪且岌岌可危,教師的生活得不到應有的保障,流動性比較大,嚴重影響了小學的教育教學。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董事長劉常青做出了捐資為米樂小學教師籌建宿舍樓的決定。2012年3月24日,由學校捐資20萬元,威寧縣教育局配套資金15.6萬元建設的首棟教師公寓“黃海樓”竣工典禮在這里隆重舉行。“黃海樓”分上下兩層,總建筑面積360平方米,全部解決了在校教師的辦公及住宿難題,為避免教師的流動,不斷提高貧困山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保障。這一天成為威寧縣哲覺鎮米樂村小學11名教師和196名小學生值得特別紀念的日子,更是學校幫助和支持米樂小學建設教師公寓“黃海樓”,奉獻社會、扶貧助殘、一以貫之的真實寫照,是展現民辦高校肩負社會責任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的具體體現,也是學校貫徹“知行合一”校訓的具體行動。學校捐資支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教師公寓的建成,充分體現了學校對西部貧困地區教師的深厚友誼和對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深情關注與支持,對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經濟的繁榮和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并為全國高校扶貧工作樹立了榜樣。

          志愿服務先行,助力扶貧攻堅

          學校健全與完善校外實踐平臺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志愿服務活動的扶貧攻堅功能,為大學生實踐的經常性開展提供機制保障。學校建立了黃島區聾啞學校、開發區老年大學等18個志愿者服務站和校外德育教育基地,學校志愿者利用周末、節假日和寒暑假組織開展敬老愛親、義務支教、無償獻血、慈善募捐等志愿服務活動,把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作為第二課堂模塊的重要內容,利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和“千村行動”青春扶貧活動。僅2015年以來,各志愿者組織共開展校外志愿服務活動382次,參與人員6742余人次。

          學校還通過其他方式積極參與扶貧攻堅的實踐中。為日喀則地區教育事業無償捐助,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印度洋海嘯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捐贈及區慈善總會冠名基金捐助,累計捐款900多萬元,向汪鎮中心小學、敬老院等累計捐款數十萬元,捐資12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的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發展。同時在服務農村建設、實施溫暖工程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牢記職責使命,助力扶貧攻堅。青島黃海學院將在扶貧工作中繼續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肩負起作為一所高校的使命和擔當,在扶貧工作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來源:http://js.news.163.com/19/0809/13/EM51UFJ604249CUG.html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