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3月13日訊 目前,各高校的空中課堂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出于抗擊疫情的需要,師生以家為校,以書房為教室,各項教學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在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的一座大山里,其中一個山頂近期突然出現了一個臨時搭建的小窩棚,這便是青島黃海學院學前教育學院2019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劉桃浪同學的現實版“云端教室”。
窩棚“窗”外視角
2月24日,青島黃海學院正式線上開學,各學院各專業均按照新學期的課程表安排授課。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各自的困難,網絡課程正有序推進。
接到線上開學的通知后,劉桃浪同學犯了難,她所在的村子四面環山,交通極為不便,家里沒有裝寬帶,也沒有電腦,且手機在村子里只能收到2G信號,根本無法支撐線上時實課堂。在這種情況下,劉桃浪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克服困難,她從家里拿了一個塑料方凳,又拎起一只廢舊塑料桶,朝著村子所在的大山山頂走去。
劉桃浪同學在上云端課堂
“山頂有個信號塔,在這里能夠收到較強的信號,用手機上時實網課基本不卡頓。”劉桃浪對記者說,剛開始的兩天她在此露天上課,但山間霧氣大,經常云籠霧罩,其實真的是在云里上課,空氣濕冷,小雨又經常搞突襲,為此,74歲的爺爺專門給她搭建了一個臨時窩棚,用幾根樹干作支撐,上面覆蓋了一層防水布。
“每天早上7點起床,吃點早飯,然后拿著課本和手機就往山頂走,對于我來說不算太遠,基本是直上直下,走十多分鐘就到了。”劉桃浪說,上課前,她會提前幾分鐘把學習軟件打開,到了課點,老師會準時出現在空中課堂里,“云端課堂”正式開始。
窩棚外觀
“根據這個學期的安排,我們一天至少要上四節課,一般上午兩節、下午兩節,從開學到現在上了五六十節了,我一節都沒落下。”劉桃浪說,山里偶爾也會有野豬出現,但從未來騷擾過她,也沒有在夜間或在其不在的時候將她這個簡陋的現實版“云端教室”給破壞掉。“上課的時候,偶爾也會看到蛇經過,有些有毒,但只要你不主動去招惹它,它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劉桃浪說。
對于記者關于在雷雨天氣于山頂上網課會不會有危險的疑問,劉桃浪說,她們那里從來不打雷,只是雨比較常見,有了這個小棚子,雨霧天氣也不會對自己產生太大影響。
窩棚內景
記者了解到,劉桃浪所在的地區全是崇山峻嶺,比較貧困,她于去年考入青島黃海學院,并成功申請到了助學貸款,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等本科畢業后,計劃回家鄉當一名教師。若經濟條件允許,我還會繼續深造,至少會把碩士研究生給讀出來。”劉桃浪說。
記者從青島黃海學院黨委宣傳部了解到,在了解到劉桃浪的情況后,其班主任張睿智立即向學校作了匯報。為了能幫助她順利完成網課學習,學前教育學院積極與相關任課老師進行溝通,建議將整堂課的授課流程和內容先以文字版予以通知,盡可能選用可回放的直播平臺進行授課,或是讓教師將提前錄好的視頻提前發給學生。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劉桃浪這樣的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青島黃海學院也會繼續開展學生的獎助學金工作,時刻關注特殊群體的情況,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山的高大擋不住她求學的路,條件艱苦也阻礙不了學習的熱情,在艱苦的環境下依舊追求夢想,自立自強,積極樂觀,劉桃浪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同學們樹立了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榜樣,值得疫情下‘云端課堂’上的所有學生學習,我們也會將她作為線上學習的典范來推廣。”青島黃海學院的相關負責人說。
鏈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2112049/rmh12112049?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