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半島新聞】第21任“雷鋒班”班長扎根青島,傳遞雷鋒精神
2022-03-05
5907 作者:孟達 來源: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3月5日是學雷鋒紀念日,今年是雷鋒離開我們的第60年。一個甲子過去了,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了一座永不磨滅的時代豐碑。在青島黃海學院里,有一位和雷鋒特別“熟悉”的人,他是雷鋒班第21任班長李桂臣。作為一名軍人,他在雷鋒戰斗過的地方學習和成長,并把雷鋒精神傳承與發揚。如今,這位“老班長”退役走進高校,繼續為新時代“00后”們講著雷鋒的那些故事。
李桂臣對學校雷鋒紀念館里的圖片內容非常熟悉
“我的名字和雷鋒緊緊聯系在一起”
3月3日,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里,李桂臣看著眼前一幅幅雷鋒照片,回憶起了曾經睡在雷鋒鋪旁的那段難忘的軍旅時光。如今,從部隊退役的他來到學校武裝部工作,這位曾經的雷鋒班班長繼續在校園里為學生們講著雷鋒的故事。
“我是1979年生人,從小生長在黑龍江,祖籍山東臨沂,1996年12月入伍當兵。”說起自己的從軍經歷,李桂臣充滿著自豪感,而進入雷鋒生前所在的部隊服役,則徹底影響了他的一生。“來到部隊,我實現了從一個地方青年到一名軍人的轉變。”從新兵連開始,李桂臣就努力表現。“印象里雷鋒是開汽車的,來到工兵團后才看到了這里不只有汽車,還有各種大型設備。”新兵連時期結束后,從小就著迷開車的李桂臣在部隊報名學習了汽車駕駛,之后被選進汽車連。通過優異的表現,經過連隊選拔后,李桂臣進入了雷鋒班。
李桂臣在學校雷鋒紀念館里
雷鋒班時期的李桂臣
“能夠到雷鋒班當一名戰士,這一生就很光榮了,而當上班長更是令人向往的事。”李桂臣說,雷鋒班要求很高,表現好可以留下,表現不好則要走人,而他覺得有了進入雷鋒班的機會,自己一定要留下來。最終,通過優異的表現,2002年,經過部隊的比武考核后,李桂臣被選為第21任雷鋒班班長。“班里一直保留著雷鋒鋪,上面整齊地放著被子、帽子、腰帶、衣服、挎包。”李桂臣說,作為班長,他睡在副班長的鋪位上,每天看著雷鋒曾經的床鋪,感覺他始終活在戰士們的中間。“連隊每天點名,第一個就喊出雷鋒,全體答到!”對于李桂臣來說,雷鋒仿佛就在他身邊。“從此我的名字和雷鋒緊緊聯系在了一起,這是我一輩子的光榮。”李桂臣感慨地說,班長一任,光榮一生,責任一生。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絲土地?”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絲土地?”這些《雷鋒日記》里的詞句李桂臣非常熟悉。“有時我在想,如果我是一滴水,是否愿意滋潤腳下的一片土地?”作為雷鋒班班長,李桂臣有義務了解雷鋒、學習雷鋒。“在部隊里我們每天晚上都要看有關雷鋒的書籍,進行學習教育。”在雷鋒身邊,李桂臣和戰士們一起被雷鋒精神感染和鼓舞著。
“那個時候,每天通過郵局寄來雷鋒班的信,最多時一天能有五百多封,平均每天都得有百八十封。”李桂臣說,那個時候和戰士們每天都會抽空看信,也經常給群眾回信。“平均每個戰士都要回十封信左右。”為此,李桂臣和戰士們不但注意回信的內容,還為此注意把字練好。把雷鋒故事講述好,把雷鋒精神發揚好,這成了他們的一種責任。而對于他和戰士們來說,通過讀信、回信,也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同時也更加深入地走進雷鋒的世界。
口袋版《雷鋒日記》
雷鋒的圖片資料
李桂臣在學校雷鋒紀念館里
如今在學校的雷鋒紀念館里,李桂臣指著墻上的一張張照片,可以講出很多關于雷鋒的故事。“雷鋒可是一個比較時尚的青年,他喜歡拍照。”面對著雷鋒當兵前的一張照片,李桂臣笑著說,那時候的雷鋒還留著一點偏分頭型,系著一條圍巾,他面帶笑容,目光炯炯,看起來那么陽光和自信。在李桂臣的眼里,英雄是活生生的。作為一個身高1米54,體重不到50公斤的小個子,雷鋒有著他獨特的個人魅力。憑著對雷鋒的深入了解,在李桂臣的講解下,雷鋒的人物形象變得立體和生動起來。
在學習過程中,李桂臣自己也不斷感悟和提煉著雷鋒精神的內涵。“雷鋒從少年時期就明白人生有三件大事:加入少先隊,加入共青團,加入共產黨。他定下了這個目標,就按照這個目標去一步步實現。”李桂臣說,雷鋒不是生來就那么“強大”,20歲參軍時他曾因為體檢不合格差點當不上兵,在苦練殺敵本領的過程中,一開始投彈等訓練都不合格,但憑著自己的堅持與執著,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努力拼搏是雷鋒精神的內涵之一。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李桂臣總是為好奇的人們講著雷鋒一件件助人為樂的故事,把他那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承與發揚下去。
“中國不只有功夫,還有雷鋒”
2004年,李桂臣隨部隊遠赴非洲,參加了為期10個月的利比里亞維和任務。來到艱苦的西非大地,作為時任雷鋒班班長的李桂臣也把這個中國英雄的故事,講給了那里的青年和孩子們。
“作為雷鋒的部隊,我們去利比里亞之前就帶去了一些有關雷鋒的書籍、日記,上面的內容都有中英文的對照。”作為維和部隊,李桂臣所在部隊遠在異國他鄉也不忘助人為樂,平日里官兵們修路、架橋,修水井,還帶去藥物給當地人治療瘧疾病,有時也送上食物和水。有時,官兵們走進那里的學校,為艱苦的孩子們送上一些學習用品和故事書。“一開始,那里的孩子們只了解中國功夫,喜歡成龍、李連杰的電影,而我們把雷鋒的故事也講給了他們。”
2004年,在利比里亞維和期間的李桂臣
2004年,李桂臣在利比里亞維和期間,給非洲的孩子們帶去雷鋒的故事
2004年,李桂臣在利比里亞維和期間,給非洲的孩子們帶去雷鋒的故事
2004年,李桂臣在利比里亞維和期間,與當地的孩子們交流
通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李桂臣和戰友們讓那里的青年和孩子們了解了雷鋒是誰,同時還搞起了雷鋒故事演講會。“一個非洲學生,用剛剛學會的一點中國話,背誦了一段雷鋒日記,這讓我很是感動。”李桂臣回憶,當得知中國的維和軍人們要撤走的時候,一些非洲朋友步行半個多月,來到機場送別。助人為樂的精神跨越國界、種族,把人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利比里亞維和任務是李桂臣軍旅生涯的一段重要經歷。后來,李桂臣從一名戰士成長為了一名軍官。2009年,因為工作調動,李桂臣從原沈陽軍區調來青島某海防團。2016年,他又成為了海軍陸戰隊的一員,作為一名海軍服役了三年多,最終在青島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給00后講好雷鋒故事”
“我和黃海學院有著雷鋒之緣,2013年就第一次來學校做了講座,這里的學雷鋒氛圍很好。”離開部隊后,李桂臣選擇自主擇業來到了青島黃海學院武裝部工作,平日里進行校園國防軍事教育、校園征兵、軍訓等。
黃海學院有著優良的學雷鋒傳統。2012年,學院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國內高校第一個雷鋒紀念館,面積300余平方米,收集了雷鋒珍貴圖片、原生音頻資料等400多件,中外文版本學雷鋒書籍、宣傳品等150余件。為加強對雷鋒精神的研究,學校與雷鋒生前所在團達成軍校共建協議,與遼寧省撫順市“雷鋒講壇”達成協議,設立“雷鋒講壇青島黃海學院分壇”,成為全國第二家設立該分壇的院校。同時,學校雷鋒紀念館對社會免費開放,累計接待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及周邊社區群眾參觀15萬人次。
李桂臣站在校園雷鋒雕像前
李桂臣可以講出許多關于雷鋒的故事
“第一任、第二任、第四任等雷鋒班班長都來過我們學校講座。”李桂臣說,自己作為雷鋒班的第21任班長,能夠來這樣一所發揚雷鋒精神的校園工作也是一種緣分。“每年新生入校都會搞學雷鋒啟動儀式,3月份還會搞學雷鋒表彰活動。”李桂臣表示,學校學雷鋒氛圍濃厚,這么多年一直堅持與延續了下來。
“有時也會有學生問,雷鋒離我們那么遠,雷鋒精神是否會過時。”李桂臣說,面對著如今這代“00后”們,他會始終以一個老班長的身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他們,雷鋒精神永遠是寶貴的。而許多學生們平日所做的那一件件好事,也正是踐行雷鋒精神的最好體現。
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
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里雷鋒的各種宣傳品
青島黃海學院雷鋒紀念館展出了許多雷鋒照片資料
學雷鋒紀念日到來之際,李桂臣為幼兒園的小朋友講雷鋒故事
來源:https://news.bandaoapp.com/shares/tuwen.html?newsId=69724771310816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