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我校承辦第二屆瑯琊論壇荀韓主題“荀子性樸論章句學研討會”

          2023-04-09 1128 作者:龔旭 來源:國際商學院


                 2023年4月8日,為期兩天的第二屆瑯琊論壇荀韓主題“荀子性樸論章句學研討會”在青島舉行。本次會議由青島黃海學院承辦,青島黃海學院、華南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孟子研究院、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政協、臨沂市蘭陵縣政協聯合主辦。青島黃海學院副校長梁忠環、清華大學教授廖名春、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林桂榛等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研討會會場

           

          梁忠環致辭

                 青島黃海學院副校長梁忠環致開幕辭,他代表青島黃海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向與會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并對會議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接著,梁忠環向各位與會嘉賓介紹了青島黃海學院的整體概況。他表示,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青島黃海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育人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并對學校展開教育實踐工作有著巨大的指導作用。未來,青島黃海學院會繼續敞開大門,衷心歡迎各界學者來校進行交流講學、教育指導。

           

          李敬云致辭

                青島西海岸新區原政協副主席李敬云致辭,他表示:青島西海岸新區地處秦漢時古瑯琊郡的核心地帶,荀子思想研究必將對瑯琊文化的深化與融合起到積極推進作用;此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對青島建設國際時尚之都、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學術影響力,并對西海岸的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開幕式上還宣讀了學界前輩代表陳瑛先生、郭齊勇先生對于召開此次研討會的賀信。

                周熾成教授是當代荀子“性樸論”的最有力推動者,陳來先生2016年撰文說:“周熾成強調荀子是‘性樸論’,挑戰過去的說法,有一些新的氣象。”為紀念薛炳講荀子“性樸論”約150年,紀念周熾成教授同論20年,并更好地推動學界于荀子思想與人格的理解,值周教授遺著《荀子“性樸”論新探》《中國近代道德革命》出版之際,廖名春、林桂榛教授召集了本次大會。會上舉行了周熾成先生遺著發行式,周熾成先生的夫人陳自英女士等人共同為周先生遺著揭幕。陳自英女士以及周熾成先生的弟子及好友等,在會上深切緬懷了周熾成先生。

           

          周熾成先生遺著發行式

                本次研討會由周熾成先生紀念座談會、周熾成先生性樸論研討及四場專題切磋等板塊構成。研討會參會發言實行遴選制,以“在本主題有真知灼見創獲者優先”的方式進行參會發言,無主題發言嘉賓只列席會議,并可在辯難環節自由發言。

                在周熾成先生性樸論研討環節,清華大學廖名春教授以《〈性惡〉篇非“非荀子作”——由偽、綦、安三字特殊用法談〈性惡〉篇真偽》為題,曲阜師范大學教授林桂榛以《〈性惡〉篇里的“材性資樸、善惡作偽”論及若干錯簡錯字問題》為題,青島黃海學院青年學者陳傳照以《百余年“性樸”論之鳥瞰——近代“性無善惡論”歷史掃描》為題,分別對荀子“性樸論(即性無善惡論)”發表了各自獨到的研究見解。

           

          廖名春作主題發言

           

          林桂榛作主題發言

           

          陳傳照作主題發言

                在專題切磋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們分別從“什么是荀子的材性偽與樸善惡?”“荀子真的論證性情機能本惡嗎?”“性樸性惡及如何為善惡?”等議題進行了主題發言或自由辯論。會上,大家各抒己見,熱烈發言,積極辯論,共同探討。

                林桂榛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通過學者們的艱深努力,推動人性有無仁義禮智之善的戰國儒門“性善不善”之論轉為漢代董子后的人性有無±禮義文理乃至抽象善惡對峙與揉合的“性善惡”之論的歷史演變回溯與理論觀念撥正的工作,回歸“人性有無禮義謂性善不善”的戰國儒門孟荀分歧真相,明瞭孟子以仁義禮智文明為天命于性(加圣謂天人五行云云,并曰君子不以肉性謂性)而固有在身的精神信仰、心性修煉之思想真相,通曉荀子質料功能關系論的材性機能人性論以及善惡秩序作偽觸積論。林教授希望大家共同推動中國儒學史或中國思想史的正本清源工作,跳出以抽象善惡來簡單畫圈對峙與粗陋揉巴攪和的慣性思維或理論定勢,既深刻理解思孟精神超絕的道德五行(仁義禮智圣)在天在人之觀念,也回歸“性相近”的“性無善惡”本資樸論以及“習相遠”的善惡德行在作偽論之資材上“性偽分合”簡單真相。

                此次研討會不僅現場研討與辯難,而且進行了同步網絡直播。研討會吸引了國內外重要的文史哲界專家學者參與,來自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臺灣師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近百位專家學者以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此次研討會的具體研討,辯難氣氛熱烈,荀學盛況空前。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