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學院高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院士報告點燃創新激情
2023-06-21
449 作者: 來源:大數據學院
2023年6月17日,青島黃海學院成功舉辦了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青島黃海學院大數據學院、青島黃海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承辦,西海岸新區科學技術協會協辦的第544期山東科學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為“大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的數字貢獻”,主要內容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智慧化技術在水產養殖、動物營養、食品科學、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應用路徑探討。講堂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譙仕彥院士、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院長薛長湖教授、青島黃海學院大數據學院孫克任博士、中國海洋大學王芳博士、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宏博士、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芬博士后,可謂大咖人物云集,給師生奉上了一場饕餮盛宴。
西海岸新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卜瑕,青島黃海學院校長助理劉紀新、青島黃海學院科研服務部部長助理劉華、護理與健康學院院長助理綦盛楠、大數據學院院長助理李宗鋒等領導出席并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大數據學院副院長孫守強主持。
開幕式上,卜瑕副主席代表西海岸新區科協致辭。卜主席為我們展示了新區在智慧農業領域所做的工作和典型經驗,肯定了青島黃海學院在鄉村振興領域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并為培養更多鄉村人才提出了建設性建議,進一步增強了學校在智慧農業領域做好應用研究和人才培養的信心。
青島黃海學院校長助理劉紀新代表學校致辭,劉校長介紹了青島黃海學院在鄉村振興領域所做的工作,給出了學校未來在數字鄉村建設方面的努力方向,并鼓勵師生“將科研論文寫在農村大地上”、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地方社會發展生產力,為鄉村振興和智慧農業發展貢獻黃海智慧!
講堂伊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譙仕彥院士以《動物精準營養實現的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路徑》為主題做了第一場報告。譙院士從精準營養對我國糧食安全整體的國家戰略需求出發,給出了利用大數據技術、建模技術和智能化設備實現精準營養的實現路徑,展示了智慧畜牧業的大數據平臺和物聯網平臺的多個應用場景。譙院士表示,在座的師生應認真學習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知識,并付諸于我國畜牧業的實踐應用,深入開展應用研究,為我國畜牧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貢獻力量。
接著,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院長薛長湖教授以《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食品科學交叉融合與應用路徑》為題做報告。薛教授分享了從智慧餐廳引出的餐飲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從AI超級食物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等多個智能餐飲案例。薛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技術被人們普遍認為是非常有可能改變未來世界的創新性技術,希望所有師生利用好人工智能新興技術, 積極探索并實踐其在食品安全領域智慧監管中的作用。
之后,青島黃海學院大數據學院孫克任博士作了題為《鄉村振興的數字經濟學邏輯》的報告。孫博士闡述了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機理,對大數據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展示,給出了數字經濟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主要實現路徑,為鄉村振興領域的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17日下午,中國海洋大學王芳教授以《大數據時代的水產養殖》為題做了報告。王教授提出了水產養殖的藍色轉型:智慧漁業和數字漁業,分享了大數據在漁業上的應用案例——智慧海洋牧場,分析了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漁業挑戰,提出了水產養殖大數據發展策略。王芳教授表示,相信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水產養殖大數據技術將會體現出更大的實用價值。
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宏博士以《英惠尓的研發創新體系和研發制造體系》為題做了報告。王宏博士展示了英惠爾的數字化、智慧化發展道路。王宏博士指出,研發制造體系的五化模式使得英惠爾的管理更加精細化、智能化。
最后,北京英惠爾生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副研究員王芬博士后做了題為《反芻動物精準營養實現的統計模型應用》的報告。王芬博士后展示了大數據+動物營養案例,分享了飼料原料研究中的大數據模型主要應用場景。王芬博士后表示,大規模數據收集分析可以幫助制定更加精準、個性化建議,雖然困難與挑戰不容低估,但我們終將會進入大數據精準營養學時代。
本次山東科學大講堂讓大數據學院師生認識到,智慧農業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先進的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領域知識。而且不能閉門造車,要多組織師生“走出去”,深入智能化企業一線學習信息化系統和智能化設備的設計與應用,針對具體需求,共同打造智慧農業的實用型解決方案,以此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初審:董軒江 復審:李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