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青島黃海學院:多措并舉匯聚名師,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2024-06-25
3555 作者: 來源:大眾網
大眾網記者 張明明 通訊員 焦立濤 報道
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多年來,青島黃海學院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學校發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珠山人才”為抓手引育教學名師,以“山海大講堂”為平臺邀約學界大師,以“名師課堂”為載體集聚業界雙師,以“人才公寓”為依托保障學校教師,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撐。
以“珠山人才”為抓手,引育教學名師
青島黃海學院引育并舉,建立了師德師風考核體系、目標管理體系、崗位分級聘任體系和以貢獻為導向的薪酬體系,破除種種束縛,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建立了能上能下的聘用機制。學校創新人才引進方式,采取差異化的人才政策分類引進中青年骨干教師,對于滿足高級崗位業績條件的教師,準聘至相應崗位進行管理,為優秀人才開辟“綠色通道”。博士后出站入校工作滿一年,達到教授四級崗位的聘任條件可直接聘任至教授四級崗位。高微老師,2022年8月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來校工作,2023年10月直通車評聘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張一琰,博士后出站后來校,入職一年就通過直通車評聘教授。像高微、張一琰博士這樣的優秀人才還有多位。
學校遵循人才成長和發展規律,持續完善“1+2+N”分層分類培訓體系,持續開展“春筍培養”“茁林成長”等教師發展項目,每年選拔100名青年教師赴海內外訪學、讀博深造和掛職鍛煉,提高教學能力、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例如,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雙百計劃”已經實行了五年,每年選派100名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選聘100名企業行業教師來校授課,較好地支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
學校成立了高層次人才服務辦公室,用好銀齡計劃等政策紅利,為高層次人才配備服務專員,全力做好高層次人才的服務保障工作,設立聚才獎,全員引進高層次人才。國家教學名師王永巖教授、國家教學名師王燕教授相繼入職青島黃海學院,目前學校已經匯集了省級及以上教學名師15人。
以“山海大講堂”為平臺,邀約學界名師
學校設立“山海大講堂”,定期邀請名家來校授課講學,自從2023年12月開講以來,著名學者萬俊人、柴天佑、錢永剛等先后做客“山海大講堂”,為黃海師生奉獻了精神盛宴。萬俊人教授欣然為“山海大講堂”題名,并受聘為青島黃海學院特聘教授,對山海大講堂系列活動寄予厚望。柴天佑院士考察后,對學校的辦學情懷高度贊譽,并與學校達成合作協議,學校與柴天佑院士科研團隊將合作共建工業自動化實驗班,為國家工業自動化領域培養高水平的應用技能人才。
錢永剛教授來校考察后,高度評價學校“以雷鋒精神鑄魂育人”的辦學特色,并以錢學森一生之中所做的五次重大選擇為主線向在校生講述了錢學森熱愛祖國、勇攀高峰、淡泊名利的故事。許吉展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他說:“沒想到在黃海校園里見到錢永剛教授,聆聽了他的報告,讓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先生厚重的家國情懷,錢永剛教授還給我簽名留念,這必將激勵著我刻苦學習。”學校正在建設錢學森學院,打造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探索高質量應用型人才自主培養的新模式。
以“名師課堂”為載體,集聚業界雙師
學校實施開放的人才政策,實施“名師課堂”工程,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聚焦人才培養這一核心任務,本著不求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原則,邀請學界、行業、企業的知名人士來校授課,與專任教師組成課程組,共同承擔教學任務,讓學生接觸到學界前沿、業界最新的知識。學校為各二級教學單位劃撥了專項經費,邀請來自學界、業界的名師與專任教師組成課程組,推動基層教學組織創新,以團隊授課的形式拓展授課范圍、深化授課內容、提升授課質量,助力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來黃海學院授課的名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有厚重的教育情懷,都認可“以雷鋒精神鑄魂育人”的理念,愿意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著名學者宋協偉、著名主持人趙保樂等相繼來校授課,受到了在校師生的熱烈歡迎。漫步在黃海學院的校園里,“雷鋒式”的教授隨處可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陳美婕在上了趙保樂老師的課后說:“增強了自身對播音主持這一行業的理解,她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生活方式,需要不斷地在生活中充實自身的文化內涵。”
以“人才公寓”為依托保障學校教師
學校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標準建設了一千多套人才公寓,并配套建設了高檔次的幼兒園,解決教職工子女上學問題,1000余名教職工喜遷新居。人才公寓背山面海、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快捷,為教職工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高層次人才參觀考察后,無不為學校引進人才的誠心所感動。楊俊強博士,從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畢業后來到青島黃海學院工作,學校為他提供了人才住房,他看了之后非常滿意,說:“學校在各方面準備的條件都太好了,我沒有理由不好好工作。”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董事長劉常青提出要全力以赴請大師、建大樓、辦大學,為在黃海求學的學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溫馨的學習環境,為在黃海工作的教職工提供優質的事業平臺和舒心的生活環境。孫偉是學校自主培養的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在學校已經工作了15年。孫偉說:“黃海學院不僅給我提供了工作平臺,而且創造了良好的生活條件,讓我在這里收獲了成長,我與黃海共成長。”馬延岳教授在青島黃海學院工作了7年,在學校的全力支持下,2022年申報成功了國家藝術基金項目,他說:“青島黃海學院是圓夢的地方,有海一般的胸懷,山一樣的責任,為老中青學者提供了廣闊的事業平臺,我多次申報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最終在青島黃海學院如愿。”
青島黃海學院給想干事業的人機會,給能干事業的人平臺,給干成事業的人認可,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現已初步形成一支以國家級人才為引領、省市級人才為核心、中青年教師為骨干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人才隊伍的壯大,推動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http://edu.dzwww.com/rcjy/qzgl/202406/t20240624_14379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