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紀實|“啟航·童心筑夢” 服務隊:以愛為帆,讓知識在北江路社區綻放
2025-07-24
80 作者: 來源: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廣大志愿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要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正值暑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啟航?童心筑夢” 服務隊積極響應號召,走進黃島區北江路社區 “青桐學堂”,開啟了為期20天的公益教學活動。他們以公益教學為載體,用青春熱忱點亮童真夢想。當夏日的蟬鳴與童真的笑語交織,當志愿的熱忱與求知的眼神相碰,一場關于成長與陪伴的溫暖故事,在青桐學堂悄然展開。志愿者們帶著精心準備的課程與滿腔熱忱,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注入了知識與希望的活力,用實際行動識與希望的活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第一天,初見的溫暖到創意的綻放
初抵社區,用行動搭建愛的課堂
清晨的陽光剛灑向街道,服務隊的志愿者們便帶著物資登上了前往社區的公交車。抵達社區后,大家默契分工:擦桌子、擺座椅、整理教具,原本空曠的教室很快被收拾得整潔明亮。不久后,背著小書包的孩子們陸續到來,好奇地打量著教室里的一切。志愿者早已在門口擺好簽到表,孩子們踮著腳在自己的名字旁畫上小勾或貼上星星貼紙,一筆一劃的認真模樣里,藏著對新課堂的期待—— 青桐學堂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課業輔導:耐心陪伴,掃清知識障礙
第一節課的鈴聲響起,教室里瞬間安靜下來。志愿者們化身“小老師”,圍在孩子們身邊,一對一輔導暑期作業。遇到數學難題,他們拿起草稿紙畫圖講解;碰到生字生詞,他們輕聲示范發音;對于錯題,他們耐心引導孩子自己找到錯誤原因。
班會時光:從陌生到熟悉,共筑“班級約定”
“我叫樂樂,喜歡畫畫,希望和大家成為朋友!”“我是志愿者老師,擅長折紙,之后可以教大家哦~” 班會課上,自我介紹環節熱鬧非凡。當輪到性格內向的小朋友時,她攥著衣角不敢說話。志愿者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沒關系,你可以說說喜歡的小動物呀。” 在鼓勵聲中,小美小聲說出 “我喜歡小貓”,話音剛落,便收獲了全班的掌聲。
隨后的“班級公約制定” 環節更是充滿童趣。“不能在走廊追逐打鬧”“要認真聽老師講課”“垃圾要扔進垃圾桶”……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提出想法,志愿者認真地把這些 “約定” 寫在彩紙上。最后,每個孩子都在公約上簽下自己的名字,稚嫩的筆跡里,藏著對規則的認同與對集體的歸屬感。
暑期安全課:“童” 行夏日,守護成長防線
“小朋友們,看到野外的池塘能隨便下水嗎?”“不能!” 安全教育課上,志愿者以《夏日安全 “童” 行 —— 暑期安全守護指南》為藍本,用動畫短片和互動問答的方式,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課。
從“危險水域的識別” 到 “正規泳池的安全規范”,從 “濕手不碰電器” 的用電提醒到 “七步洗手法” 的飲食衛生要點,再到 “樓道不堆雜物” 的消防知識,志愿者們把枯燥的安全知識變成了孩子們能聽懂、記得住的 “小貼士”。課后,孩子們拿起彩筆,用手抄報畫出 “我的安全小口訣”。
粘土手工課:指尖生花,創意無邊界
“這是德國傳來的‘魔法粘土’,輕輕一捏就能變成任何你想變的東西哦!” 志愿者舉起五顏六色的超輕粘土,孩子們的眼睛瞬間被點亮。
課堂上,志愿者先講解了超輕粘土的發展史,隨后示范了花朵、小動物、水果的做法。但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們“天馬行空”。有的孩子捏出了頂著草莓碎的雙色冰淇淋,甜筒邊緣還特意做出脆皮的褶皺;有的用心搓出層層疊疊的花瓣,湊成一束粉白相間的花束,說要送給社區的阿姨;還有個小姑娘專注地揉著紫色粘土,一點點捏成戒指的形狀,踮著腳往志愿者手背上套:“姐姐,這個給你,像不像童話里的魔法戒指?”
第二天:穿越古今,在知識的星河中遨游
課業輔導再續:溫故知新,夯實基礎
第二天的課程從熟悉的課業輔導開始。經過前一天的相處,孩子們和志愿者更加親近,遇到問題會主動舉手。
宇宙知識科普:抬頭仰望,探索星空奧秘
“大家知道月亮為什么會變圓變彎嗎?”“太陽系有多少顆行星呀?” 宇宙科普課上,志愿者用生動的圖片和動畫,帶孩子們走進浩瀚星空。從 “天圓地方說” 到哥白尼的 “日心說”,從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到人類登月的壯舉,孩子們聽得入了迷,時不時發出 “哇” 的驚嘆。
雕版印刷體驗:觸摸非遺,感受文明的溫度
“這是流傳千年的‘文字魔法’—— 雕版印刷!” 志愿者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木板和油墨,向孩子們介紹這項古老的非遺技藝。從唐代《金剛經》的印刷傳奇,到 “寫樣、貼版、刻版、刷墨、覆紙” 的完整流程,志愿者一步步演示。當孩子們親手印出第一個 “福” 字時,都興奮地舉起來展示。
文字的起源:解碼符號,讀懂文明的密碼
“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樣的?” 最后一課,志愿者帶孩子們追溯文字的演化史。從結繩記事、巖畫傳意,到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國殷墟的甲骨文,再到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孩子們在歡笑中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
總結復盤會:聚力反思,讓愛更有方向
課后,團隊召開總結會,梳理了兩天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針對學生年級跨度大、課業輔導難以兼顧的情況,計劃后續按年級分組,提前收集各年級作業難點;考慮到低年級孩子對宇宙科普中抽象概念理解困難,決定增加實物模型等具象化教具;為避免手工課材料分發混亂,將提前分裝材料包并標注顏色。大家一致認為,這些調整能讓教學更貼合孩子需求,也為后續活動積累了經驗。
每一堂課的準備,每一次耐心的解答,每一個鼓勵的眼神,都在訴說著“三下鄉” 的意義 —— 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陪伴的溫暖、成長的力量。
初審:王如雪 復審:董軒江 終審:李宗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