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智能制造學院開展第三期工程教育論壇 ——專業建設 永遠在路上

          2020-06-12 8930 作者: 來源:智能制造學院

          為更加扎實推進我校2020年一流本科專業申報與建設工作,提高學校各專業高質量發展,6月10日下午,智能制造學院組織召開第3期工程教育論壇,特邀濟南大學付秀麗教授,面向全校教師作題為"專業建設 永遠在路上-一流專業建設"專題講座。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劉紀新、教學副院長曹愛霞及學校部分骨干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共同聆聽了本次報告,報告由教學主任宋慧主持。

          付教授從一流專業建設政策解讀、2019一流專業建設概況、一流專業推薦標準、一流專業信息填報要點、共性問題反饋與交流、建議與分享六個方面闡述了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路及注意問題。首先,進行一流專業的申報與建設需要對國家教育部及山東省教育廳的相關政策進行學習和掌握,何教授指出一流專業申報過程中需要對相關政策進行詳細的學習,了解一流專業申報的關鍵點,防止填報申報書過程中漏填相關指標。建設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進行各種項目的建設,取得建設效果的同時完成建設指標。其次何教授闡述了2019年全國及山東省一流專業建設情況。2019年山東省共有32所高校進入到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立項名單,共計208個專業。其中民辦本科高校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項。再次付教授對一流本科專業推薦標準及申報書填寫要點進行了闡述。第一要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堅持立德樹人,切實鞏固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基礎地位,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第二是專業定位明確。服務面向清晰,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第三是專業管理規范。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合理(重點審核),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有序,專業的生師比、師資結構、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實踐學分比例、專業教學資源數量、第一志愿錄取率、新生報到率、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等指標優于全省平均水平。第四是改革成效突出。教育理念先進,教學內容更新及時,方法手段不斷創新。第五是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教學團隊結構合理、整體素質水平高;專業負責人應具有高級職稱,在專業建設方面具有較強的學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省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第六是培養質量一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畢業生行業認可度高、社會整體評價好。

          何教授的講座,不但對一流專業申報與建設方面的理論進行了闡述,還對近幾年內其評審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和老師們進行了分享并給出了幾點建議:1、申報書要緊貼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核心理念和要求,材料組織要有針對性、準確性、概括性、突出性,緊緊圍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推薦工作指導標準》的二級指標對應撰寫;2、材料撰寫要突出“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理念,建立基于產出的持續改進質量保障機制和質量;3、申報材料語言要高度凝練,材料整理條理性要強,關鍵亮點的內容要突出。

          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深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提高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次論壇,使我校教師全面了解一流本科專業申報的政策、流程、關鍵點,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過程中注意的問題。為我校一流本科專業申報與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人物簡介:

          付秀麗,女,滿族,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濟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2007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博士學位;山東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后;2014年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高級訪問學者。第三屆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工程訓練教學委員會委員;濟南機械工程學會第八屆常務理事,秘書長。主要講授機械制造技術基礎、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加工理論及應用(研究生)等課程。目前從事高強度航空合金的高效切削加工、表面強化與抗疲勞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山東省科技攻關、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基金和企業橫向項目10余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二等獎、省機械工業協會一等獎等5項,已授權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30余篇。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