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升級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主動適應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牢牢抓住提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青島黃海學院智能制造學院依托山東省卓工項目、省級特色專業等一系列人才培養資源,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立足大工程觀、大應用觀、大文化觀,以“價值塑造、能力本位、創新驅動、持續發展”為人才培養指導理念,構建了“產教融合、思政引領、多維拓展、層級遞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1.產業發展無縫對接專業教育,構建 “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校企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模式,搭建多元化育人平臺,全鏈條融合育人要素,夯實學生綜合素養、實踐創新、工程應用、持續發展四個基本能力,實現多元化、矩陣式育人。
2.課程思政全程融入人才培養,強化價值塑造,傳承工匠精神。深化專業思政、課程思政教育,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提升思政教育的深度。開展以雷鋒精神為引領的紅色文化教育,提升思政教育的厚度。實施第一課堂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社會思政全覆蓋和課前、課中及課后“三段聯動”思政育人,提升思政教育的廣度。開展思政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志愿服務,提升思政教育的溫度。
3.多重維度全面提升工程素養,實施學科交叉融合、人文素養提升、專創融合互促、工程實踐應用多維度人才培養,拓寬人才培養途徑。推進機械、電氣、信息、控制等學科交叉融合,增設新工科專業方向,打造機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專業為引領的“智能制造專業群”。構建以國學教育為引領的“課、堂、班、社”四位一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推進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融通互促,突出創新意識和創業技能課程結合,依托8個創新工作室,創建“學賽一體、專創互促、賽創結合”的“交互式”科技創新環境,構建基于工作室制的開放、多元、動態的專創融合培養體系。結合工程教育理念,打造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過程工作化課程體系,師生共同完成企業項目,助推工程實踐應用能力提升。
4.實踐能力逐級升華工程應用,構建層級遞進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依托工業機器人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技藝技能傳承平臺等4個省級平臺、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平臺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2個市級平臺、智能制造實驗中心、實訓工場2個校內平臺和50余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省-市-校企”三級人才培養實踐平臺。建立“學期小實踐,學年大實踐”的實踐能力培養機制,整體優化、層級遞進,實現分階段、進階式實踐能力培養,提升了學生工程實踐應用能力。
近4年來,校企共建6個省市級實踐平臺、2個校級實踐平臺和50余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聘請120余人次企業專家講授企業課堂1000余節,聯合開展畢業設計1200余項。建設省級一流專業2個、一流課程5門,獲批省級青創科技團隊、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被山東省高校工委授予先鋒基層黨組織、黨建標桿院系稱號。學生獲省級以上科技創新項目及獎勵1700余項,助力學校榮登2018年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榜首。培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等國家級榮譽稱號學生12人,培養出央視網大國工匠專題報道的齊魯首席技師苗立岐等一批優秀畢業生。該體系在省內外十余所高校得到推廣和應用,受益學生累計達1萬余人。
鏈接:https://qd.ifeng.com/c/8BYoMtDJ1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