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mpw28"></samp>
<xmp id="mpw28"></xmp>

<samp id="mpw28"><ins id="mpw28"><ruby id="mpw28"></ruby></ins></samp><progress id="mpw28"><bdo id="mpw28"><dfn id="mpw28"></dfn></bdo></progress>

    <tbody id="mpw28"></tbody>
  • <samp id="mpw28"><ins id="mpw28"></ins></samp>

    1. <tbody id="mpw28"></tbody><samp id="mpw28"></samp>
    2. <menuitem id="mpw28"><strong id="mpw28"></strong></menuitem>
      1. <menuitem id="mpw28"></menuitem>
        1. 【青報教育在線】青島黃海學院:讓00后大學生與雷鋒相遇

          2022-11-07 3824 作者:青報教育在線 王敏敏 來源:

          “畢業后我想申請‘西部計劃’去祖國西部,或者考選調生,在條件艱苦的地方解民憂、辦實事。”00后大學生李天是青島黃海學院大四學生,目前他對于畢業之后的生活已經有了明確規劃。作為斜杠青年的他,大學期間當過學院志愿者協會會長,創辦過公司,多次獲得學科競賽獎項,拿過國家獎學金和“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畢業之后本可以擁有多樣選擇,為何如此堅定地選擇“西部計劃”?在李天看來,這源于大學期間自己作為學校“小黃鋒”志愿者的經歷,以及學校一直倡導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家國情懷。”

          這是青島黃海學院二十多年來以雷鋒精神育人興校的一個生動縮影。據了解,在青島黃海學院,像李天這樣的“小黃鋒”志愿者大概有18000人,約占全校學生的近七成;像李天一樣,被雷鋒精神浸潤影響的學生,二十余年間有近二十萬。一所民辦院校,為何執著于雷鋒精神的傳承?這樣的執著又給學校帶來了什么?

          用雷鋒精神為青年學子培根鑄魂

          作為擁有國內高校首家雷鋒紀念館的學校,如今雷鋒精神早已在青島黃海學院落地生根。而這一切的起點最早可追溯到學校建校之初。

          1997年,學校起步之初,董事長劉常青偶然聽了一次雷鋒班第四任班長曲建文作的雷鋒精神報告會。從小學雷鋒長大的劉常青深有感觸,第二年就邀請了曲建文老班長到校為師生作雷鋒精神報告。他當時的想法很樸素——“要培養出雷鋒式的好學生,讓雷鋒式學生去當好工人”。

          當黃海學子第一次走出校門,參加一家知名國企應試時,他們的精神風貌和言行舉止展現了與別的應試者不一樣的風采。當時,主持面試的企業領導了解到,這一批青年大多是黃海學院的學生,當即拍板讓他們免試錄用。通過這件事,劉常青敏銳地意識到,我們的社會認可雷鋒、需要雷鋒。“要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就應該用雷鋒精神為青年學子培根鑄魂,培養雷鋒式好學生、雷鋒式職業人。”

          自此之后,每年聽一場雷鋒精神報告會也成了黃海師生的必修課。學校還倡導每一位師生讀一篇雷鋒故事、背一篇雷鋒日記、學唱一首雷鋒歌曲、聽一次雷鋒事跡報告、做一件好事、寫一篇心得體會。2012年,學校投資建成了國內高校首家雷鋒紀念館。學校還與遼寧省撫順市“雷鋒講壇”簽訂協議,設立了“雷鋒講壇青島黃海學院分壇”。目前學校已建成雷鋒紀念館、雷鋒塑像、雷鋒講壇和《雷鋒》雜志青島工作站“四位一體”的學雷鋒教育基地。

          常態化機制讓雷鋒精神可感可觸

          “我們從小到大也都在聽雷鋒的故事,但是當我第一次走進學校的雷鋒紀念館時,感受是非常不一樣的。以前總感覺雷鋒只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但是聽了講解員的講解,看了雷鋒留下的照片、日記、資料,我們會看到一個更加立體的雷鋒,比如說,他的家國情懷、自強不息、不畏挫折等等。”提到大一時參觀雷鋒紀念館的經歷,李天依然記憶深刻。他還注意到,這種“沉浸式”的雷鋒精神教育會影響很多學生。“當時我是班長,經常組織同學們去敬老院、參加義務獻血等等,每次同學們都是爭著搶著去。”

          讓雷鋒精神變得可感、可觸、可知、可聽,是青島黃海學院推進雷鋒精神教育的重要思路。除了搭建“四位一體”學雷鋒教育基地,學校還自編教材《雷鋒的人生觀》,形成了學習雷鋒的常態化機制,每年邀請雷鋒班老班長、研究宣傳雷鋒精神的專家學者來校作報告,雷鋒班第21任班長李桂臣也正式入職學校。學校常態化開展“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時代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在尋找身邊的雷鋒、校園雷鋒“十百千”創建工程、“我愿意做一名志愿者”主題征文、“平凡的英雄”演講、雷鋒電影展播、學雷鋒無償獻血、“尋找雷鋒足跡,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團日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黃海學子不僅增強了對于雷鋒精神的理解和認同,更將雷鋒精神落實到了生活實際中。

          讓學生演繹雷鋒精神的時代風采

          受益于雷鋒精神的浸潤,黃海學子正在以實際行動生動演繹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

          “很多學生一到我的辦公室就說,李老師我想去參軍,能不能麻煩您講講軍隊的生活。”除了承擔雷鋒精神傳承的任務,雷鋒班第21任班長李桂臣還是黃海學院武裝部副部長,承擔著引導大學生入伍等具體工作。在李桂臣看來,得益于學校學雷鋒活動的開展,每年學院的征兵工作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比如去年一年共有260名黃海學子正式入伍,數量在駐青高校中排在首位。“應征入伍,報效祖國,正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雷鋒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他忠誠于黨、熱愛祖國的愛國情懷。”

          “雷鋒還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熱情服務的精神,刻苦鉆研的精神,干一行愛一行的螺絲釘精神,勤儉節約的精神……”說起雷鋒精神,李桂臣如數家珍。而這些也都已深深地融進了黃海學子的基因中。

          在青島奧帆賽、青島啤酒節、青島上合峰會、青島世博會、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中,都有黃海學生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其中。學校還涌現出了一大批雷鋒式師生,比如,口書畫家勵志典型劉仕春老師,勇抱燃燒煤氣罐的劉名利老師,熱心幫助失明老人的陳松同學,“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獲得者張寶才,中國“優秀結核病防治自愿宣傳員”劉洋,孝老助殘典型鮑晴晴,斬斷青絲馳援武漢的90后女護士何瑞星,最美逆行者董真真,勇救暈倒環衛工人的毛淼、李紫月、張成良,2021河南抗洪救災先進典型匙慶朝、馬存超、李吉傲,深夜勇救受傷群眾的韓廣羽等等。他們的點滴善舉,充分展示了雷鋒精神的時代風采。

          持續拓展雷鋒精神教育的深度與廣度

          持續推進學雷鋒活動走深走實,是青島黃海學院正在做、一直做的事。推動雷鋒精神在更大范圍內發揮更大的影響,也成為黃海學院的使命。

          如今,青島黃海學院已與全國最有影響力的雷鋒紀念館、研究所、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以及部分高校開展了緊密聯系,簽訂了合作協議,攜手建設“全國雷鋒精神教育聯盟”,共同舉辦“雷鋒精神與高校思政課改革論壇”,聯合開展“雷小鋒”種子工程等實踐培育活動,共育雷鋒志愿服務團隊。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最美小黃鋒”志愿服務團隊榮獲了2022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是青島市唯一一所獲獎的民辦高校。學校還創建了“雷鋒精神系列主題課程”,打造了雷鋒精神系列“主題微視頻”“主題現場教學”“在線課程”的“1+X”模式,引導新時代青年爭做當代“活雷鋒”,推動了雷鋒精神的研究與傳承。目前,學校《雷鋒的人生觀》已上線國家在線課程共享平臺,開課6學期,已對河北大學、貴州大學等17所高校12500名學生展開線上教學,累計互動12.64萬人次。

          此外,學校雷鋒紀念館對社會免費開放,累計接待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及周邊社區群眾參觀15萬人次,很好地發揮了對周邊區域的輻射作用,成為當地思想政治學習的園地和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陣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等十幾所學校和單位在學校雷鋒紀念館掛牌成立素質教育實踐、紅色教育、廉政教育或志愿服務基地。

          學雷鋒的“黃海模式”也切實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質。多年來,黃海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很多人就業創業成功,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干和中堅。學校先后榮獲山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首屆“全國民辦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青島市學雷鋒示范點”青島市雷鋒學校”“青島市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師德涵養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山東省首批紅色文化傳承基地”等榮譽稱號,多次獲評中國學雷鋒基金管委會全國“學雷鋒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久久精品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