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新聞】好創意!青島黃海學院大二學生斬獲英國設計大獎
2022-11-07
2484 作者: 來源:半島新聞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李鎮江
近日,2022第二屆英國生態設計獎(British Ecology Design Award)評選結果揭曉。青島黃海藝術學院2021級視覺傳達設計本科2班李嘉仡同學的作品《共同的戰“疫”》《傳字“意”》《護海》榮獲2項銅獎和1項提名獎,崔京濤老師、劉雨老師、王凱老師分別獲優秀指導獎。
英國生態設計獎是一場創意與可持續性相互融合的設計競賽,每年于英國謝菲爾德舉行。自2018年以來,該比賽目前已經舉辦了五屆,競賽旨在通過賽事活動提高各地區藝術家、美術家、設計師之間的交流以提升設計、美術創作的整體水平,構建良好生態健康形態;讓所有人重視生態與可持續性發展,共同維護生態環境。本次大賽自2021年10月啟動以來,共收到來自全球各地區172所院校9296參賽者的18625件參賽作品,分別設置杰出獎、金銀銅獎與提名獎。
獲獎作品《傳字“意”》將一到十開頭的成語做成合體字。合體字是將寓意美好的成語進行拆分合體的一種字體,設計上采用翻折疊加的方法將從書法和現代設計結合起來,意在突出合體字的美以及漢字的靈活應用,用創新的形式來學習漢字、弘揚漢字。作品上的成語分別為“一帆風順、二龍戲珠、三羊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方來財、九九同心、十全十美”。而作品《護海》反映了全球塑料垃圾過多導致海洋生物無家可歸這個主題。海報上部為塑料垃圾堆積形成的冰山和北極熊無家可歸在角落哭訴的形象,天空部分由霧霾和酸雨結合的對比色顆粒布局;下部為海底的原始冰山以及海洋生物快樂生活的景象。上下部分對比,既是表達保護環境又是宣揚人類與生物和諧相處。
談到當初的創作歷程,李嘉仡笑稱:“曾經一度崩潰想要放棄。”尤其是《護海》這幅作品,海洋上部的雪山由幾百個塑料瓶組成,作圖時要不斷地調整幾百個圖層,要同時考慮光線的明暗、擺放的角度、水瓶的大小透視效果,李嘉仡直言:“對身體和精神消耗都很大”。在創作《傳字“意”》時,也是充滿了曲折。確定要做一套關于中國文字的海報之后,怎么才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其中最難的一環是設計的字體必須是原創的才行。這對當時還在上大一的李嘉仡來說很難,“我們老師就幫我設計了一套原創字體,我在后期設計上采用的翻折疊加方法來表現,還要考慮其中的透視、整體布局等要素,前前后后打磨了一個多月。”
“想放棄的時候,我們工作室的崔京濤、劉雨、王凱三位老師就一直鼓勵我,還給了我很多建議,最后我堅持了下來。”每天晚上去工作室學習,已經成了李嘉仡生活的一部分。打磨專業知識,觀摩各類比賽獲獎作品,日復一日,讓這個大二在讀的大男生有了越來越多的底氣。然而,剛上大一的時候,李嘉仡沒什么信心。他是視覺傳達專業的第一屆學生,自己學得怎么樣?他心里是沒底的。“大一下學期被選拔進工作室之后,我越來越有信心了。幾乎每天晚上都有老師在工作室給大家答疑解惑。”入學以來,李嘉仡榮獲中英國際創意大賽4項銅獎和全國大學生創新能力大賽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李嘉仡的信心與日俱增,“工作室里還會分享各種比賽資源,這些資源只靠學生是獲取不到的,而且學長學姐也一直對我們進行鼓勵。”一提到工作室,李嘉仡滿是驕傲。據藝術學院院長助理石莉莉介紹,學院提倡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每個同學都要樹立一個大賽的目標,要求同學們在畢業時人人都有大賽的獲獎,這樣每個同學都會樹立學習目標,久而久之,學院也就形成了大賽的氛圍,學生之間形成“老帶新”的幫扶模式。近年來藝術學院學生在A類大賽獲得等級獎390項,B類大賽獲得等級獎400余項,C類大賽獲得等級獎780余項。未來,藝術學院將繼續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持續發力。
來源:https://news.bandaoapp.com/shares/tuwen.html?newsId=78592893946508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