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跨越600多公里,從安徽到青島,媽媽穿上學士服替“兵兒子”參加畢業典禮
2024-07-02
3322 作者: 來源:半島都市報
【半島都市報】跨越600多公里,從安徽到青島,媽媽穿上學士服替“兵兒子”參加畢業典禮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兆慧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馬曉康
近日,“兒子參軍,母親替兒子參加畢業典禮”的一則視頻迅速在網絡走紅。視頻中,一位母親身穿學士服,搬著印有兒子一身戎裝的易拉寶登臺,替參軍不能到場的兒子完成撥穗以及學位授予儀式,畫上了大學的句點。原視頻獲得2.6萬點贊,網友們紛紛為這對母子豎起大拇指,“榮光,也是母子倆的高光”……
6月30日,記者視頻連線這位母親,也就是黃海學院的畢業生馬迪的媽媽鮑珊珊,聽她講述這則視頻背后的故事。
替兒子參加畢業典禮
帶腿傷替兒子圓夢
6月30日下午4時,鮑珊珊剛從醫院檢查完腿傷回到家中。視頻中,今年48歲的鮑珊珊留著一頭微卷的偏分短發,濃眉大眼,笑起來露出一排整齊潔白的上牙,眼睛像月牙一樣,眼角有幾條細細的魚尾紋。
原來最近她腿部半月板舊傷復發,一直往返于醫院與家中,期間還住了幾天院。
6月中旬的一天,正在住院的鮑珊珊接到了兒子打來的視頻電話,“媽,我們學校6月28日舉行畢業典禮,聽我們學長學姐說可隆重了。那天要穿學士服,領畢業證,還要撥穗,這可是我的夢想。可惜我在部隊去不了,你能替我去參加不?”馬迪手舞足蹈地跟鮑珊珊講著畢業典禮,告訴她自己有多想去。馬迪今年3月份入伍,不能參加畢業典禮將會是一個永遠的遺憾,他想讓媽媽去替他圓夢。
鮑珊珊一眼認出了畢業照里的兒子
“沒問題,媽肯定會幫你實現你的愿望!”看著剃著平頭曬得黢黑的兒子期待的眼神,鮑珊珊心里麻麻的,絲毫沒有猶豫地就答應了兒子的請求。
“媽,你最近身體怎么樣?”
“媽身體好著呢,你放心兒子……”
“我們要收手機了,我先掛了啊,那么遠你可要注意安全啊!”
電話那頭傳來嘟嘟的聲音,看著掛斷的電話,鮑珊珊剛才還笑著的嘴角放了下來,默默祈禱著自己的腿快快好起來。
媽媽獨自開車7個多小時來青
轉眼就到了6月27日,上午9點多,她帶著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飯菜,查詢好了家到學校的路線,開著車從安徽直奔青島。
“因為他爸爸開大車沒有時間,所以是我自己去的。這一路有600多公里,開到應該是日照嵐山,從高速下去走省道,因為腿疼我就找了一個服務區休息了十幾分鐘又繼續出發,大概下午5點左右到的。”
她又跟記者確認道,“上頭一個山,下頭一個風,是讀‘嵐’吧?”
“不好意思啊,我初中也沒上完,不太識字……”她低下頭害羞地說。
母愛到底有多深?讓一位母親,帶著腿傷驅車600多公里,耗時7個多小時,獨自前往一個陌生城市。
鮑珊珊送兒子入伍(鮑珊珊提供)
抵達兒子學校附近,人生地不熟的鮑珊珊只能打電話向輔導員求助。輔導員了解情況后將她安頓在附近酒店,并告知她明天參加畢業典禮的流程。
“輔導員,我有一個不情之請。我想穿上兒子的學士服,帶著兒子的照片上臺替他完成儀式,行嗎?”鮑珊珊在輔導員掛電話前小心翼翼地問道。她早就給兒子定制了易拉寶,從安徽一路拉來青島。很多個夜里,她閉上眼睛總是想到那天兒子在視頻里跟她介紹畢業典禮的興奮和期待,這句話她開口前不知道在腦子里想了多少次。
“當然沒問題,這是一件好事!”輔導員回答她。
“第一次知道‘撥穗’,一下子找回自己的青春”
6月28日上午,鮑珊珊穿上了學士服,戴上了學士帽,搬著印著兒子入伍前穿軍裝拍的照片制作的易拉寶,來到了畢業典禮舉行的大堂。
被閃光燈照射的舞臺、鋪在地上長長的紅毯、穿著學士服的學生……鮑珊珊第一次見這么大的場面。
“真的像兒子說的一樣,特別隆重。身邊的人都是20出頭的年紀,都穿著學士服,我一下子也感覺自己找回了自己的青春。”鮑珊珊回憶。
畢業典禮現場(鮑珊珊提供)
她拿著易拉寶在臺下等待的時候,很多學生因為好奇都圍了上來。“我聽到大家都在討論照片里的人是誰的時候,我眼淚直接下來了,那一刻我覺得‘兒子,老媽替你達成你的愿望了’。”
腿還沒好利索,鮑珊珊上臺時還能看出來走路一跛一跛的。但是那一刻她似乎忘卻了疼痛,臉上只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她拿著比自己還高出一大截的易拉寶,緩慢地走到舞臺中央。低下頭,由校領導將帽子上的穗由一邊撥到另一邊。“我這才知道原來兒子說的‘撥穗’是這個意思,這一趟我也漲知識了。”
兒子的照片立在她和校領導之間,仿佛是一位高大陽光的小伙子站在媽媽身旁。鮑珊珊的眼里含著淚水,腦子里一遍遍閃過兒子跟她說過的話。
鮑珊珊身穿學士服
長時間開車和站立,鮑珊珊的腿已經腫了起來,她向輔導員說明了情況,學校破例為她提前一天頒發了畢業證和學位證。
替兒子完成了“任務”,她啟程回家。
“我一停都沒停,到家已經晚上12點50分了。路上一大半都在下雨,說不害怕是假的,我只能降低車速。”
“媽,我替你圓當兵夢”
令鮑珊珊沒想到的是,她替兒子參加畢業典禮這件事走紅網絡。6月29日她將視頻轉發給兒子,告訴兒子這個驚喜。
馬迪在看完視頻的第一句話卻是滿滿的心疼和自責,“媽,你腿怎么了?你腿傷又復發了?早知道我不讓你去了。”
“沒事的,媽媽疼得不厲害,你不用擔心媽媽,你在那邊好好的啊。”只能拿手機的短短幾分鐘里,母子倆就簡簡單單說了這么幾句話。
說起兒子,鮑珊珊語氣里滿是自豪。
“我兒子從小就聽話,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都這么說。”馬迪四五歲的時候,鮑珊珊和老公在村里菜市場賣魚,“他就是菜場長大的孩子。”
鮑珊珊和兒子視頻(鮑珊珊提供)
做水產生意,一年到頭沒有休息的時候。缺乏對孩子的陪伴是鮑珊珊心里的結,一提起這個,她就如鯁在喉。“我愧對孩子。”說著,她又流下了眼淚。
令她欣慰的是,兒子和她之間的關系既是母子,更是朋友。“我兒子有什么心里話都跟我說,在學校里犯了錯誤,也會和我坦白。知識我可能教不了,但是我得教會他辨別是非黑白,我經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咱可以不成才,但一定得成人’。我兒子有時候也會和我開玩笑,叫我‘鮑姐’。”
生下兒子后,鮑珊珊就多了母親這個身份。但在她年輕時,曾也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女孩。“我家三個女兒,我是最小的,性格也是最像男孩子的,我小時候有個外號,叫‘三公子’。那個時候受我父親的影響,我也想去當兵。兒子跟我提到當兵這件事時,我非常支持,把我小時候的故事也告訴了他,他激動地跟我說‘媽媽,我這是替你圓夢了’。”
是的,兒子替母親圓了當兵夢,母親替兒子圓了畢業夢,雖不能見面,兩地相隔,但跨越時空的母子倆完成了“雙向奔赴”……
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29539057795059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