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社會實踐|同心共筑非遺夢,鄉村振興展新篇
2024-08-12
1974 作者:王艷杰 來源:智能制造學院
為增加青年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青島黃海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烽火”志愿服務隊于7月15日在濟南市長清區平安鎮閎毅剪紙工作室開展“共覽非遺文化,傳承紙上乾坤”主題實踐調研活動,展開青年學生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畫卷。
長清剪紙作為濟南地區盛行的民間藝術,亦是濟南獨樹一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之一。其發端于清末,歷經百余年傳承,具備淳樸、粗獷、簡練、明朗等特質,并在長達百年的傳承與發展進程中,逐步構建起自身獨有的流派特色,盡顯濃郁的地域風格。長清剪紙風格質樸、簡約且明快。線條靈動流暢,構圖簡練精妙,給人以清新爽利的直觀感受。其作品并非追求繁瑣與復雜,而是憑借簡潔的形式,傳遞出豐沛的情感與深邃的內涵,完美展現了民間藝術的本真之美。此外,長清剪紙的題材豐富多樣且意涵深遠。不僅涵蓋傳統的吉祥圖案,諸如福、祿、壽、喜等,還有反映時代風貌的佳作。諸如展現濟南風景名勝、民俗風情等彰顯地域特色的作品亦不在少數,處處彌漫著醇厚的地方文化韻味。
“烽火”服務隊在長清剪紙第五代非遺傳承人王鑫老師的帶領下,深入長清剪紙的世界。閎毅剪紙工作室里,紅紙翻飛,剪刀輕舞,隊員們親手體驗了從設計圖案到細致剪裁的全過程。每一剪都承載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熱愛,每一次對折都仿佛在與歷史對話。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藝的學習,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長清剪紙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文化的延續,它們承載著民族的記憶與情感,閃耀著不朽的光芒。這次經歷,讓“烽火”服務隊的每位成員都更加堅定了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服務隊隊員們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宣傳剪紙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同時,他們還希望能將剪紙藝術與鄉村振興相結合,通過開發剪紙旅游產品、舉辦剪紙文化節等形式,為鄉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
初審:王艷杰
復審:劉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