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印象中的國學,以為那是一些之乎者也的古文句子,枯燥至極。可是聽了老師們授課,使我改變了開始時的錯誤理解,從此以后,開始享受這個過程,并逐漸從國學中領悟到人生之道,為人之道,感謝老師的教誨和細心講解。” 這是青島黃海學院2013級財管三班同學在給國學授課老師的寫的一段話,信中他們表達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青島黃海學院2013年成立國學院,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成功探索出了一套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現代教育與國學教育相結合,全方位、多渠道地普及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體系,在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優異的教學成果。
成立“國學研修班”和“淑女禮儀班”
為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在全校的普及工作達到新高度,青島黃海學院國學院注重因材施教,所設課程以國學經典為主,兼習禮樂詩賦、琴棋書畫;重在明理修德、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踐行禮儀規范,志做道德標兵;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德才學識總體素質,成為適應國家與社會多元化需求的人才。
從已經從學校畢業的學生看,學生對國學的認知程度,對于道德理念的力行程度都有極大的提升,涌現出了一批品學兼優的優秀同學,這些同學在各自的工作崗位表現突出。劉云霄同學被青島一家幼兒園聘為國學幼教老師,深受家長好評。王魚同學,在學習期間便有志于成為子貢一樣的人物,剛剛畢業一年,成立了自己的駕校,繁忙的工作之余經常回母校與學弟學妹交流,并捐款資助社團活動。
在做好國學研修班的同時,作為另一新的嘗試,從2014年開始,面向全校本科生舉辦了兩屆淑女禮儀班,淑女禮儀班所開設課程主要以女德課程與“詩書禮樂畫舞”的才藝課為主,目前學生們已經系統學習了古箏、刺繡、禮儀、書法等課程。淑女禮儀班學生學習的刺繡文化和傳統舞樂不僅獲得師生的高度贊嘆,也讓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知。
創新課程體系,變化課堂授課模式
國學院面向各二級學院,深入開展“國學進課堂”活動。將國學課作為二級學院的校級選修課,每學期在各個學院進行普及,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國學課程起到了春風化雨,凈化心靈的實際效果。國學進課堂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青年學子的歡迎。
在之前試點教學的基礎上,從2015年第一學期開始,《國學基礎》課做為通識教育選修課中的必選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連同《詩經》《孫子兵法》等17門經典閱讀課程也都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當中。
第二屆國學研修班,淡化教師的講授,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互動分享,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利用課堂教學與新媒體(微信群家書分享)互動的方式同步進行。成功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學校教學常規要求,又能較好地落實國學理念,接通地氣的國學教學之路。課堂分組互動討論,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激活了大家的智慧和靈感,家書輪值分享的形式,改變了傳統作業形式,實現了全體同學心連心的共融,極大地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國學研修班還自發成立了“國學經典晨讀小組”、“悌道班”、“跑步小組”、“書法小組”、“知行合一國學讀書會”,達到了國學教育的理想效果。
實際成果及成效
國學研修班莊倩同學與她創立的“國學經典晨讀小組”是個典型的例子。她組織研修班同學成立了“國學經典晨讀小組”,小組的十多位成員每天5:30左右就起床,自發到教室一起誦讀《大學》《中庸》等經典,風雨無阻。晨讀小組除了晨讀還要分享感悟,目前累計輪值分享文字已達11萬字。甚至在寒暑假里,小組成員在全國各地,都在克服各種困難堅持晨讀。莊倩同學在晨讀小組的首篇分享中寫道“在舍友們還在呼呼大睡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一起讀經典了。美好的一天就這樣美好的開始了!我們就像小太陽似的喚醒了我們的世界……”
趙予新同學寫到:“國學課真心沒上夠,支持老師教國學的方式,使國學變得生動,更貼近實際,拉近了國學與我的距離。衷心祝愿國學課能夠在黃海學院扎根,并繁榮成長。現在的學生需要國學的熏陶與教育。”15級經濟統計班的韓鈺佳同學在給老師的信中寫道:“升入大學,讓我第一次系統的去了解國學這一大學問。而從第一次聽老師講國學,我就被國學所吸引,尤其是孔子及其學說,更是讓我沉迷其中。”賈秀燕同學寫道:“在國學課上我學習了《論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讓我的心靈受到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鏈接:https://hb.dzwww.com/p/7074653.html?f=QUYv2v&r=aix8